今年年中,国内体育品牌曾涨声一片,当时就引来众多专家和消费者的质疑,“和国际知名品牌的价格相差无几,谁还会买你的产品?”
就在近期,这次集体涨价所带来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包括李宁、安踏、匹克等品牌传出的消息都显示,未来增速明显放缓,库存也有所增加。不过,耐克和阿迪达斯这两个国际品牌的在华业务却是高歌猛进。
增速放缓 库存增加
安踏应该是最近两年表现最出色的国内体育品牌,从2010年第四季度开始,安踏曾连续5个季度订货会的增速都保持在20%以上,在今年上半年分别实现销售额44.51亿元和净利润9.27亿元,两项指标均超越李宁,坐稳国内体育品牌老大的位置。不过,安踏在10月先后发布的两次公告提醒投资者,受到经济和消费增长放缓,持续高通胀的压力,今年第三季度单店销售增长和第二季度相比明显放缓,而明年前两个季度也只实现了低单位数百分比的增长。为此,安踏还主动把今年开店计划由8200家下调到7800家至8000家。
李宁近期公布的第三季度业绩也显示,虽然工厂店和折扣店分别增长至218家和285家,但是销售增长仍为低单位数水平,并维持全年低单位数增长预期。
此外,匹克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公司今年第三季度同店销售与去年同期相比只增加6.2%,而明年第二季订货会的订单同比只增长9.5%,这也是2009年以来匹克订单增幅最低的一次,此前匹克的订货同比增幅都在20%以上。
“终端库存大,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导致部分国内体育品牌发展后劲不足,清库存和大额应收账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期间。”在谈到国内体育品牌增速放缓的原因时,长期关注国内体育市场的独立评论人马岗告诉本报记者,“价格上涨过快,也让国内体育品牌丢失了一定的低端市场,对业绩有一定影响。”马岗认为,国内体育品牌在短期内实现持续高增长的压力很大,未来调整增长结构和渠道模式创新将成为解困的重要手段。
国际品牌加强攻势
与国内体育品牌增长放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际品牌的在华业务却是高歌猛进。阿迪达斯近日发布的三季报就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集团销售收入100.81亿欧元,较去年同期90.59亿欧元增长14%,其中大中华区销售额达9亿欧元,与去年同期7.21亿欧元相比,同比增长25%,除去汇率因素,同比增长28%,增幅位列阿迪达斯六大市场首位。耐克今年第三季度在大中华区的增长速度虽然不及阿迪达斯,却也达到了9%。最近两年,阿迪达斯、耐克不断向二、三线城市的市场下沉,与国内品牌展开激烈的市场争夺。
汇丰在一份报告中就指出,国内消费者品牌忠诚度较低,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随着耐克和阿迪达斯纷纷推出各种低价款,给国内品牌带来越来越大的冲击。
中外品牌决战2012
2012年,对于正在努力追赶耐克和阿迪达斯的国内体育品牌来说,将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国内体育品牌如能继续高增长,将进一步缩小与耐克和阿迪达斯的差距;如果增速放缓,将会被耐克和阿迪达斯甩得更远,曾经的市场也将被对方占领。
2012年也是奥运年,奥运会将给体育品牌提供广阔的竞争舞台,从近日举行的中央电视台明年的广告招标会来看,国内外体育品牌参与热情高涨,明年的市场竞争也将空前激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