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已批复同意成立湖南体育产业集团。”近日,一位负责湖南体育产业集团筹备组建工作的人士向记者透露,这是我省率先在国内组建的首家省级体育产业集团,吹响了湖南体育产业市场开拓的号角。
缺乏产业基础
何以率先组建产业集团
体育产业是低碳经济时代的“露天金矿”。近年来,美国的体育产业总产值是汽车制造业总产值的2倍,英国体育产业年产值超过了汽车和烟草工业的总和,意大利以“足球产业”为主体的体育产业,则跻身为国民经济的十大产业行列。
作为全国体育产业领域的“试水者”,我省面临着一个严峻而尴尬的现实:湖南体育产业的产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全国体育产业产值为GDP的0.7%,而湖南不到0.2%,这与湖南竞技体育在全国的位置极不相称。
体育赛事和体育健身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周波介绍,在美国,这两大领域的产值占据体育产业产值的60%,然而这两大部分在我省发展却极其落后。虽然八一男足、八一女排、湖南湘军(前身为重庆力帆)、长沙金德等职业球队先后入湘,但真正具有影响力和票房号召力的俱乐部还没有出现。以足球为例,短短10年就有5支职业足球队在湘解散,如今只剩下湘涛一颗火种。长沙贺龙体育中心主任罗文军认为,“每个俱乐部都必须有一定的发展周期,特别是球队本地化需要时间的积累。但一些俱乐部的经营往往存在短期行为,最终对整个市场以及球迷造成伤害。”
对湖南球迷来说,最近一次在家门口观看真正有影响力的大赛,还要追溯到2004年5月1日在长沙贺龙体育中心举行的奥运足球预选赛中韩之战。虽然中超、中甲联赛此后陆续在我省上演,但期待高水平赛事的观众并不买账,上座率持续走低。红火一时的八一女排自2009年将主场从益阳搬到南县后,也远离了许多球迷的视线。到2011赛季,湖南羽毛球队凭借超强实力获得羽超联赛亚军,受到球迷追捧也不足为怪了。
体育制造业是体育产业的支柱之一,目前我国已经拥有全球65%以上的体育用品生产份额。福建、广东、天津等沿海省市的体育制造业已占到体育产业总值的60%至70%,而我省的自有品牌几乎处于“真空”状态。我省10多年前也曾出现过“熊倪服饰”品牌,但仅仅“昙花一现”。现在,我省体育制造企业大多处于低端的代加工产业链。省体育局局长李舜介绍,我省每年的全民健身路径,以及各类体育场馆、学校的体育器材设备,都需要从省外购买。
没有坚实的体育产业基础,为何要成立全国首家省级体育产业集团?李舜表示,“我省的体育产业虽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随着人们对体育健身、表演、休闲等需求的不断提高,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组建体育产业集团,将有利于整合我省体育资源,促进全省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规模化,推动湖南体育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组建产业集团
怎样才能产生鲶鱼效应
对于一个产业而言,仅靠组建一个产业集团而没有带来发展观念和方式的转变,是无法改变整个产业的落后局面的。
体育产业集团的组建,将为湖南体育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周波认为,湖南体育产业集团能否成为湖南体育产业的领头羊,能否在整个产业中形成鲶鱼效应,关键在于能否创新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如果湖南体育产业集团仍然带有浓厚的事业单位色彩,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不真正按照市场经济方式运行,是无法成为我省体育产业发展的推手的。
周波以健身行业举例,“长沙市的健身俱乐部很多,但是隔一段时间突然倒闭、‘人间蒸发’的俱乐部不在少数。这是为什么呢?”
省健身协会副秘书长曹礼华向记者介绍这种“跑路”现象:投资人先以较低成本投入后,随即草草开业,向健身爱好者兜售健身年卡,如果盈利不多,一些投资人便卷起铺盖一走了之。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这种短期投机行为在我省健身行业难以杜绝。
“经营健身俱乐部,必须遵循市场化理念和规律,要想盈利并形成品牌,除了提供优良的健身场所及服务外,还应该扩大健身服务产品。”周波介绍说,美国的私立健身会所还提供多种健身服务产品,包括对会员追踪生活记录、开出运动处方、辅助心理辅导等。
“体育产业经营不能急功近利,要遵循市场和体育发展的内在规律,走市场化管理模式。”周波举例说,2000年底成立的湖南广电集团是我省事业单位走集团化、产业化的成功典型。作为全国首家成立的省级广电集团,湖南广电以超前的产业化意识、领先的节目创新以及较强的资本运作为基础,十余年来迅猛发展,并形成行业内的“鲶鱼效应”,激活了中国电视领域的一池春水,为中国电视改革注入了强劲的活力。“敢于创新,是湖南人骨子里的气质。湖南体育人也可以从湖南广电的成功借鉴经验:只有彻底解放思想,创新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式,湖南的体育产业才会迎来大发展。”
本土龙头企业
为何难与体育“牵手”
湖南有全国机械行业龙头企业中联重科、三一重工,也有全国首富梁稳根。然而与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实力不相称的是,我省企业却很难青睐体育市场,很少有像广州恒大集团那样对体育产业的大手笔投入。
“在国外,体育营销被许多企业看做一种品牌推广手段并取得成功经验,如三星、可口可乐等。”周波介绍,“不过,这些体育营销的成功案例都有一个基本前提,即这些被营销的体育赛事如奥运会、各单项比赛等都属于高水平、高质量的赛事产品。也就是说,要有好的产品,才可能有好的买家。这两者的结合需要有既懂体育又懂营销的专业经纪组织或个人。”
“我省首先要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高水平体育赛事的举办,这是吸引有实力的企业进行投资的前提。”在周波看来,广东、上海等省市之所以体育产业相对发展较好,根本原因在于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保障。
我省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斩获7金5银1铜的辉煌战绩,然而,当时湖南企业界却出人意料的反应平淡。在遭遇冷遇后,省体育局只好将5位奥运冠军形象使用权以40万元的低价出售给浏阳河酒业公司。周波认为,“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发是,一方面我省企业应提高体育营销意识,另一方面我省需要培养和建立高水平的体育经纪人才队伍。这些人不一定是企业管理出身,也不能不懂体育,而是既懂体育又懂经济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企业“牵手”体育,还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由于没有受到政府的足够重视,我省体育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恒大集团和富力地产之所以大规模投资体育产业,并为广东足球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政府支持+社会投入+有力保障”的“广东模式”。“广东模式”是“政府不唱独角戏,要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兴办文化体育事业”,也就是“在经费投入、政策保证、工作手段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使热心、热爱群众性文体活动的人员政治上有名誉,经济上有支持,社会上有地位”。
“广东模式”对湖南体育产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湘字号”体育产品
能否形成品牌
竞技体育领域,“体育湘军”的品牌赫赫有名,然而相比之下的“湘字号”体育产品品牌却仅有《体坛周报》能够上榜。湖南体育产业集团的成立能否为这片市场开辟新的发展思路呢?
“集团化、集约化发展是体育产业主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周波认为,在当前我省体育赛事市场发展相对落后的大背景下,形成有特色的“湘字号”体育产品发展思路才是关键。“我省可在发展大文化的氛围下,尝试体育传媒、体育休闲旅游等创意体育产业发展思路。”
据介绍,湖南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体坛周报社、衡阳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和湖南体育国际旅游有限公司3家单位为子公司组建。其中,以《体坛周报》为旗舰的体坛传媒,已成为向“体育·健康·生活”领域延伸的多媒体集团,成为湖南文化事业发展的一张名片。衡阳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是我省唯一经国家民航总局和省政府批准的通用航空公司,可提供救灾、航测、航拍、空中旅游、空中广告、航空运动表演等通用航空项目的各种服务,发展前景可观。湖南体育国际旅游有限公司则将休闲、体育与旅游紧密集合,走企业发展道路。
“体育传媒已经形成品牌,然而这仅仅是开始。体育产业的发展变局已经箭在弦上。”省体育局局长李舜对此前景充满信心的同时也深感压力,“我省正在积极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实现湖南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根本转变,而体育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体育产业发展必须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出发,规划和引导社会资金对体育产业的投资,积极拓展体育产业发展领域,形成真正有特色有实力的湖南体育品牌。” |